在抗日战争时期,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当属17个常设师团(甲等师团)。其中,最晚成立的第19和第20师团虽然名气不大,却有着响亮的绰号——虎师团和龙师团。这两个驻扎在朝鲜半岛的龙虎师团究竟实力如何?它们最终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?
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日本决定扩军,将原有的19个师团(近卫师团及第1-18师团)扩充至21个。新组建的第19、20师团主要负责朝鲜半岛的防务,因此被称为朝鲜师团。第19师团驻扎在朝鲜咸镜道(古朝鲜九道之一),下辖73、74、75、76四个步兵联队;第20师团则驻守龙山和汉城,因其驻地得名龙师团,下辖77、78、79、80四个步兵联队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这两个师团驻扎在朝鲜,但士兵主要来自日本本土的关东地区,少部分来自东北地区。这与第1师团(京都)和第14师团(宇都宫)的兵源地高度重合,可以说这几个师团是兄弟部队。
展开剩余72%从战斗力来看,这两个师团明显逊色于其他常设师团。其他常设师团都经历过甲午战争、日俄战争等实战考验,而19、20师团长期驻守后方,主要负责维持朝鲜半岛治安。1924年宇垣裁军时,这两个最弱的师团反而因海外驻防的特殊性逃过裁撤。
在实战表现上:
第19师团在九一八事变后曾入侵东北,其最辉煌的战绩是在张鼓峰战斗中,73联队初期凭借白刃战取得1:10的战损比,但随后被苏军机械化部队打得溃不成军。
第20师团的表现更差。1937年从天津登陆后,该师团参与了杀害抗日英雄佟麟阁、赵登禹的行动。在山西战场,其77联队在娘子关战役中损失30%兵力;79联队更是在广阳遭遇八路军115师343团,4000人的部队折损千人。1939年中条山战役中,该师团被卫立煌部重创,连折5名大队长。
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这两个师团原本作为关东军预备队准备对苏作战,但随着战局恶化被陆续调往南方:
- 第19师团74联队被编入第30师团,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场伤亡过半
- 师团主力1944年调往菲律宾,在吕宋岛滩头遭美军海空火力重创,最终仅剩2000残兵投降
- 第20师团77联队同样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损失90%兵力
- 1943年整师团调往南太平洋,在维瓦克岛等地的丛林战中几乎全军覆没,从25000人锐减至1200名骨瘦如柴的残兵
号称龙虎师团的这两个甲等师团,不仅战斗力平平,最终结局在日军中也属最惨烈之列。它们的故事,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最终自食恶果的生动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